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63755
 台灣白牡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知止(老子32)之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盡已(老子33)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知止(老子32)之四
作者: 台灣白牡丹 日期: 2013.07.11  天氣:  心情:

知止(老子32)之四    台灣白牡丹   2013/7/11(癸巳6/4


 


 


這回就來了解末段的意思,


首先看一下經文:


 


始制有名,


名亦即有,


夫亦將知止,


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


猶川谷之與江海。


 


 


 


這「道」微妙固然是微妙,


但只就其本體說並不能發生妙用,


必須在「樸散則為器」的時候,


由無名之道漸漸變成有名之德以後,


才能發生功用。


 


 


因此,


在德名既立之後,


萬物方面才有生生向榮的勢態,


在人事方面才有親密和睦的倫常關係,


在社會方面才有合理組織的發展,


這樣才成為一個健全美好的世界了。


 


 


不過在這有名之後,


人們並不能生起好名之心,


不可捨本逐末的在枝葉上有所著住,


到那時仍須守住這「道」之所止處,


並以此作為人生行為的指南針,


這樣才不致被名迷惑下去。


 


唯有能體道而行,


在有名之後更能知止不流的人,


這才能無往不利,


其身才可以終不危殆。


 


 


 


由此看來,


這大道與萬物的關係,


就如同川谷和江海一樣,


因為,


不論何處的川谷,


最後終要以江海為所歸,


千流萬水都要流到江海裡面,


所以,


這江海就是川谷的所止處。


因此萬物和道的關係也是這樣,


萬物是川谷,道便是江海,


這道就是萬物之所止處。


 



 


換個角度來說,


以人事而言,


不論那一個物那一件事和那一種人,


都不能離開這道而獨存,


都應當以道為總歸依,


若能這樣才能向合理繁榮的常道上發展下去。


 


假若人事之種種方面都違背了這個道,


這就如同川谷不向江海歸集一樣,


果真如此,


勢必橫潰豎瘍、泛濫成災,


這就無辦法收拾了。


 


 


 


道在制之有名之後,


就生出了忠孝仁義等之好名相,


名相既立,


這時若不能守住本體,


以其所止處來降伏妄想心,


就很容易被一切名相所惑,


於是一些竊名盜譽的偽道學便從之而生了。


 


這些人的行為,


多是只重名而無實,


故其名相愈彰真質愈失,


這也就是大道日晦的緣起啊!


 


是以,


老子告諸世人,


在有了好名相之後,


仍須時時刻刻「知止」,


不要遺忘了人類萬德的軸心,


依此止處來支配身心,


這才不會為名而失去本來,


因此之故,


老子在「始制有名」之後,


緊跟著又說出了「夫亦將知止」這一句話,


由此更顯觀了老子的細心不漏處。


 


 


 

標籤:
瀏覽次數:256    人氣指數:5656    累積鼓勵:2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知止(老子32)之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盡已(老子33)
 
住戶回應
 
時間:2013-07-11 22:55
他, 39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3-07-11 21:48
她, 82歲,彰化縣,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