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學以孔老夫子為標準,孔老夫子教學四科,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政事(技術能力),第 四是文學。當德行、技能已經養成,還有餘力才能學文學藝術,提高精神生活。這個順序非常合理,佛家教 學亦不例外,也是先斷煩惱,後學法門;斷煩惱就是德行,學法門就是政事。雖在運用方式上可以變化,但 原理原則永遠不變,在現代稱之為教育哲學。 有了工作技能,才能在這個社會中立足~
現代社會與過去可說是完全不同。古代教學理念與生活原則,若能適應現今時代,並與之融合,眾生就能真 正得到福祉。這也是有心人士,在佛法講是具有大慈悲心的菩薩,要設法指導一切眾生的。所以,菩薩必須 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才能作為天人師,才有能力指導社會,教化眾生。這種能力就是真實智慧與善巧方 便。真實智慧是體,善巧方便是運用,若沒有真實智慧,就無法運用得善巧方便。 所以真正修行的目的就只有一個,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脫離六道輪迴# 但是方法要有很多, 光是靠留言的方式,我有時候也沒辦法將功力使上,畢竟我的能力有限,法門無量誓願學, 要知道眾生的根基在哪裡?常常這樣想,就會主動去幫助別人。 這個就是菩薩的事業,佛菩薩有沒有業障呢?如果說有,那就是<罣礙眾生 >, 自己有成就了,更希望別人也有成就,決定不會忌妒@@
古代社會講求平和,現代社會鼓勵競爭,這兩者表面上是完全衝突,應如何融合?在理上講,融 合是決定可能的,因兩者是同一法性。大乘經上講,盡虛空遍法界是同一個理體,連地獄法界與佛法界都能 融合,何況其餘?因此,理上如是,事上當然可行。我們在事相上遭遇到困難,原因在分別、執著。尤其是 嚴重的我執,念念為「我的利益」,人人都執著「我的利益」,這是病根之所在,造成彼此不能相容,也造 成無量無邊的罪業。倘若「我」是事實,還情有可原;殊不知「我」只是一個虛假、抽象的概念而已。 真的要不苦,不怕難,要不然人家的一句話又讓自己退了心~豈不是更糟糕??? 不論想學或是不想學的,我們讓他們˙看到文字也有一點點幫助喔!~ 佛家講因緣,不是不報,時間未到@ 那如果有人不相信,甚至毀謗佛法呢? 我們要用更大的包容心去接受他! 因為雖然不接受佛法,但是他已經看到跟佛法有關的訊息,總有一天等到你阿!~~哈哈~ 不要灰心,不要氣餒~學學近代有成就得大德,不是也要忍氣吞聲,才有今日的成就? 五年沒成就,再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