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18377
 起點也是終點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一盤棋的啟示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西方三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忍辱是透過智慧的觀照
作者: 起點也是終點 日期: 2011.10.09  天氣:  心情:
忍辱是透過智慧的觀照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

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

比如《遺教經》說:

「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

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也說:

「雲何忍辱?謂由三種行相應知:

一、 不忿怒,二、不抱怨,三、不懷惡。」

另《大智度論》卷六亦雲:

「眾生種種加惡,心不嗔恚;種種恭敬供養,

心不歡喜。……是為眾生中忍。」

同書卷十五也有:

「忍諸恭敬供養眾生,及諸嗔惱淫欲之人,是名生忍。

忍其供養恭敬法,及嗔惱欲法,是為法忍。」

在《優婆塞戒經》卷七也另示忍有兩種:

第一是世間忍,就是能忍饑、渴、寒、熱、苦、樂;

第二是出世間忍,即能忍信、戒、施、聞、智慧、

正見無謬,忍佛、法、僧,忍罵詈、撾打、惡口、

惡事、貪、嗔、癡等,能忍難忍,能施難施。

從以上所引經論內容看來,忍辱二字的涵義甚廣,

有拒受諸樂而接受諸苦之意。

無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

拒絕美女的投懷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

而信受佛法中的種種法門,

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夠辦得到的。

一般而言,若與自己無關的事,大致能夠忍受;

若與切身的名利、眷屬、男女等相關諸事,

那就不容易忍了。

佛法不僅為個人忍,也要為眾生忍。

到達無淨的程度時,

就成了八風吹不動,即對利、衰、毀、譽、

稱、譏、苦、樂的八種現象,無一不能忍的境界。

所以,解脫的菩薩稱為已得無生法忍。

對於內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能不著,

於外六塵的色、聲、香、味、觸、法能不受,

即稱為法忍。

如能遇迫害而不嗔,受供養而不喜,既無能受的我,

也無使我接受的他,能達如此,則稱生忍。

此不僅是聖位菩薩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

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眾共濟,

所以忍辱是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準則。

根據這樣的標準,好像忍辱就是忍氣吞聲,

一切的冤枉、侮辱、譭謗、打擊都應該全部接受,

沒有反抗的餘地似的。

然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必須注意,

如果不是出於智慧的忍辱,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災難,

因此透過智慧的觀照,應當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說,風雨水火的襲擊是無法控制的,

但是仍可以未雨綢繆,

設法避免,來減少傷害、損失。

業報是要正面接受它,

但也可以經過努力改變業報的程度和方式。

所以,

若對雙方無損並且有益的事物,那是必須接受的;

如果對他有益,於己無益,也應考慮接受的;

若對雙方都是有害而無益,那就需要設法避免或轉變它了。

例如:明明知道對方是醉象、瘋狗、狂人,

見人就咬、逢人就殺,就當然要設法制止,

因對方已經不幸,切莫讓他再製造更多的不幸。

但也不可存著「以牙還牙」的報復心態,

應是基於慈悲的原則,

自己時時加以反省和慚愧懺悔。對於喪失理性的人,

應該通過制約、教化等方式和方法,

使他們得以恢復正常。

這對他們自己本身,以及整個社會,

乃至所有的眾生都是有大功德的。
標籤:
瀏覽次數:286    人氣指數:2706    累積鼓勵:12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一盤棋的啟示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西方三聖
 
住戶回應
 
時間:2011-10-10 00:57
他, 43歲,新北市,資訊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0-09 23:36
他, 71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