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22660
 〠♗聖誕平安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母親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七夕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端午節
作者: 〠♗聖誕平安夜☸£ 日期: 2009.08.03  天氣:  心情:


端午節的起源:

民間的端午節或許另有起源,其中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源於對惡日的禁忌,端午時值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季節,俗稱「惡月」



另一種是龍圖騰是端午可能的源頭,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互相融合,直到屈原傳說的加入,端午才從此成為一個重要節日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

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譭謗屈原,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連帶的也不採納他的諫言,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滿懷悲憤,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據說屈原投江後,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裡面丟,說是讓魚假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一位老醫師則拿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原大夫,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艾草的故事: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妳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裡去?」



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裡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妳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裡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裡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 留下一支根苗」



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婦人聽了半信半疑,但還是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端午節習俗: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浴蘭節」,荊楚一帶有採艾的習俗,採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是用來針灸,據說這種艾草,在針灸的時候別具有療效,一般人則將艾草紮成虎形,或是剪綵作為小虎,再粘貼艾葉於其上在端午節時配戴,除了採艾之外,也採菖蒲來泡酒



到了唐朝時,端午已成了個重要的節日,宮廷中也有種種的慶祝活動,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賞賜臣下,不只是寵臣有賞,一般文武官員也各有賞賜,唐朝新興的端午習俗,還有所謂的「五時圖」所謂「五時圖」、就是在紙上畫蛇、蠍、蟾蜍、蜥蜴、蜈公,也稱「五毒符」,據說這五種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時存在時,才不敢互相鬥爭,得以和平共處,所以,掛五時圖就可以防止這些毒蟲作怪



宋朝的端午節物,比起歷代,更見精緻,端午節物,百索、艾花、 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另外還有就是發明香囊,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宋人的巧思還不僅限於此,同樣是禳毒的菖蒲及艾草,他們也會加點花樣,使它的外形藝術化,也有人以泥塑天師像,以艾為頭,以蒜為拳,懸在門上辟邪,「天師」及「虎」是未朝端午最常出現的兩種形象,因為他們的外形威猛,足以鎮懾邪魔外道



明朝以後,原本意在驅毒的五毒符,逐漸加入裝飾的成分,成為婦女釵頭的點綴,這一類的釵頭飾,在清朝江南一帶稱之為「健人」 或「豆娘」,而明朝在北京一地,以端午節為「女兒節」,明朝沅湘一帶,當地俗傳競渡是為了禳災,因此劃龍舟前要舉行種種祭祀,還要聘請;巫師來作法以祈求勝利,劃過龍舟後,居民會舀取龍舟中的水,加入百草用來洗澡,用意也在於辟惡



端午節的食俗:

最早出現的端午節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大概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角黍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到了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葅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節只有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台灣端午節食俗:

在節日食俗方面,台式的粽子製法分為南北兩種,北部作法是米漏泡於水中,瀝乾後用油炒香,並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醬油等調味料,將米蒸熟後再用竹葉包裹填餡,也有人宜接用油將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餡後蒸食



南部的作法是用純白糯米漏泡後加肉餡,以綠竹葉包裹,水煮至熟透,因為製作方式有別,所以南北兩地的粽子也風味各異



而苗栗地區的客家人過端午,包粽子還分鹼粽及鹹粽,鹼粽特別是用來祭祀的,鹹粽有分米粽及粄(粿)粽兩種,純粹用來解饞



有關端午節的詩詞:

唐朝 劉禹錫(競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鬊鬣動,螮蝀飲汀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旂夾岸照蛟室,羅襪淩波呈水嬉
典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東注



宋朝 梅堯臣(五月五日)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宋朝 劉克莊(賀新郎)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綵衣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結束,時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大逢場慵作戲,任白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又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弔今古



宋朝 張耒(和端午)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元朝 貝瓊(已酉端午)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弔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明朝 邊貢(午日觀競渡)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明朝 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明朝 陳子龍(五日)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清朝 錢琦(台灣竹枝詞)

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
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




FONT{COLOR:#191970}



input { background:FF33FF url(http://c-photo.i-part.com.tw/n1v1/0/6/6/2/922660/photo/book6/13404229935891.jpg);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width:70;height:30;}
textarea { background:#FF33FF url(http://c-photo.i-part.com.tw/n1v1/0/6/6/2/922660/photo/book6/13404229935891.jpg);background-position:center;background-repeat:repeat;width:400;height:300;text-align:center;color:#FF33FF;font-size:20px;font-family:標楷體,vernada;}




標籤:
瀏覽次數:769    人氣指數:24169    累積鼓勵:11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母親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七夕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3-21 20:56
她, 61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3-20 22:02
她, 61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4-25 14:48
他, 80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4-25 14:06
他, 80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