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日前曾談到,政府再不積極解決人才流失問題,在3、5年內將淪為三流國家。究竟造成人才危機最大禍首是誰呢?「外幣是穩定投資的天堂部落格」主編蔡佑駿(Joe)指出,台灣企業主思維跟不上時代,只想靠壓低勞工薪資來增加獲利,使得年輕人不願意屈就,寧願到國外做低階的打工工作。
「北美智權報」16日登出的一篇「找無人才真相!慣老闆給薪差 年輕人赴澳打工狂增十倍」的文章,在網路上引起網友熱烈討論。作者蔡佑駿談到,很多大老闆感嘆台灣沒人才其實是錯的,事實上我們的國際行銷人才很多,只是沒有留在本土企業,而國內最缺的是「敢給、敢投資、講法治的老闆」。
蔡佑駿指出,在先進國家中,員工是「資本」不是成本,但台灣企業多數不重視職員,只把他們當免洗的「消耗品」,卻不願意給予合理的薪資,當招募不到員工時,還大聲跟政府嗆招不到工,要求開放外勞,導致人才徹底失望紛紛逃離台灣,從先前高階出走中國、南韓、新加坡,現在連低階年輕人力都到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去了。
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從2005年至2010年,台灣年輕人遠赴澳洲打工的人數,從數百人增加到萬人,到了2011年以後,每月的數量更是快速成長,且還不含到加拿大、德國、美國、中國、英國的人。蔡佑駿指出,這些國家的工作職缺的內容,絕不比3K產業(辛苦、污穢、危險之工作)輕鬆,但大家還是趨之若鶩,主因不是無法吃苦,而是不滿薪資,大學畢業生在台拿不到30K,去澳洲卻至少60、70K以上,待遇還比台灣中小企業中高階人才高。
薪資過低的結果,使得年輕人外移,造成台灣產業缺人才缺工。蔡佑駿警告,如此循環下去,企業自然吸引不了一流人才,也無法創新,更別說提升營效率,最後整體國家效能與出口銷售將衰退,逐漸走向企業殭屍化的困境,失業率也就高居不下。
壓低員工薪資逼得優秀人才出走,蔡佑駿指出,「劣幣換良幣」的結果,只剩下想依附在大公司裡領薪水的普通職員和走不開的人,導致基層人員不想尋求突破,產品也就無法獲得消費者青睞,企業利潤因此下滑,投資者更不再冒險,進而進入民生產業套利,炒房、炒地皮是短期內獲利的最快方式,最終導致低薪惡性競爭市場。
蔡佑駿認為,台灣現今產業的問題不在於勞工,而是企業被政府「寵壞」了,得適當脫掉一些盔甲,逼著跟上國際潮流,才有機會成長和生存。他談到,國內企業沒有反思,未隨著時代進步而轉型,依然停留在過去的低毛利的運作模式,僅靠政策保護維持微薄利潤,於是為了節省成本,跟人才斤斤計較薪資,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吸引到的也只有「奴才」而已。
原文網址:
台灣從未缺人才 全因慣老闆給薪差逼出走?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818/89396.htm#ixzz23zuR5U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