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9,330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真3D身材!不再只是大頭貼!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父與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沒有法哪有公平?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快樂與幸福
作者:
捷客
日期: 2020.01.19 天氣:
心情:
快樂是暫時的愉悅 感官或心靈上的刺激 吃美食會很快樂 但是每天吃 它的邊際效益逐漸降低
幸福是長遠的知覺 追求短暫的快樂永遠得不到幸福
然而如何得到幸福呢
心理學家說來說去 都是樂觀進取 滿足現狀 保持學習習慣等老生常談
【腦科先生說古今】汪漢澄/快樂的腦科學
2020-01-19 06:00聯合報 文/汪漢澄 圖/Emily Chan
快感與幸福
你快樂嗎?你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快樂的權利,而一個人若是經常不快樂,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必須要找出解決的方法嗎?如果你堅信是這樣的話,那大概表示,你已經被當前商業取向的「快樂文化」洗過腦了。
擔憂與焦慮,才是演化贈送給生物的禮物,因為那有利於物種的生存。以快樂為常態的生物體,才是被淘汰的對象。假想一下,如果今天忽然大戰爆發,天災侵襲,或是殭屍病毒流行,那麼,在你的朋友當中,是那些每天緊緊張張、負面思考、處於備戰狀態的人比較活得下來,還是那些日日錦衣玉食、福泰安祥、打卡曬幸福的人比較活得下來呢?
有智慧的古人,早就為這個道理定了調:「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過呢,范仲淹說了:「然則何時而樂耶?」(那到底什麼時候輪到我快樂呀?)難道,快樂對人類的演化一點好處都沒有嗎?當然有,但是只限於短暫的快樂。凡是有利於種族生存的物質或行為,例如美味與美色,都能讓我們產生短暫的快樂。因此,「恆常的憂患當中穿插短暫的快樂」,才是物種存續的王道。
快樂,跟其他許多人類的「心靈」議題一樣,曾經是個純哲學的問題,現在是一個半科學、半哲學的問題,而將來有一天,極可能會成為一個純科學的問題。因為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所謂的快樂,不外是特定的腦部活動。腦科學家想要研究像「快樂」這種在傳統觀念中屬於「形而上」的對象時,通常要先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是所要研究主題的定義,第二是要用什麼研究工具。
到底「快樂」是什麼?古希臘的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322)很早就替快樂做了解釋。他認為快樂有兩種,分別由兩個很難翻譯的字來稱呼:第一個是「hedonia」(勉強翻譯作快感),第二個是「eudaimonia」(勉強翻譯作幸福)。
Hedonia(快感)的產生,跟感官刺激引起的感覺有關。佛經中說的「眼,耳,鼻,舌,身」感受到的「色,聲,香,味,觸」是也。當我們的感官受到好的刺激,而遠離不好的刺激時,就引起我們的hedonia(快感)。累餓了一整天之後,舒服坐下,享用一頓牛排紅酒外加巧克力蛋糕,就屬於此類。
而eudaimonia(幸福),則是長期累積下來的滿足感與自我評價。換句話說,自己有沒有發揮才智與潛能?有沒有做到想要做的事?有沒有成為想要成為的人?覺得自己很棒,生活美滿沒有遺憾,就屬於此類。
可想而知,由於這兩種快樂的複雜度大不相同,所以到目前為止的科學研究,針對hedonia(快感)的占大多數,而針對eudaimonia(幸福)的則比較少。
科學看快樂
感官刺激讓我們感受到的快樂,是一個由「喜歡」、「想要」與「學習」這三項腦活動構築的完整三部曲。例如吃到一塊巧克力,大腦的第一個活動是喜歡(天啊!這個好好吃喔!),隨之而來的第二個活動是想要(一個怎麼夠?我還要更多!),接下來的第三個活動就是學習(我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更多的巧克力呢?)。這個大腦的三部曲活動,目前可以用科學方法來測量,並且在人類與其他哺乳類動物之間出奇的神似。
在被感官激發出「喜歡」的感受時,大腦裡面有一個「熱點」的神經細胞就會活躍起來,這個熱點的位置在大腦深處的基底核的腹側蒼白球(ventral pallidum)裡面,這在人類或老鼠等哺乳動物都是一樣的。區域很小,但非常的關鍵,如果這個熱點的細胞被破壞了的話,這個實驗動物或是這個人,就會失去對感官刺激欣喜的反應,稱為「anhedonia」(「失樂症」或是「快感缺乏症」)。
動物對此有何看法我們不得而知,但如果是人得了「失樂症」的話,我們不難想像,當一個人生活中所有的感官刺激都失去了意義,沒辦法讓他喜歡的話,人生將會變得多麼的無可留戀。
除了腹側蒼白球之外,快樂感受激發的另一個「熱點」在前方的大腦皮質,包括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與眶額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這些地方掌管著學習以及其他高等的智能,這是我們在直覺地感受到快樂後,後續對這個快樂的「玩味」,也許包括學習、計畫、抽象的思索,甚至自己強化自己這種快樂感覺的能力。
既然現在的腦科學已經大概知道,快樂的腦熱點在何處,而大家又都明白,現實生活中的快樂得來不易,那麼,有沒有可能像科幻電影的情節,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腦中的「快樂熱點」裝個電極,隨時可以按個開關刺激,引發頻繁而且保證發生的快樂,而不用繞那麼大的圈子,在生活環境中尋找零零星星卻又不確定能發生的快樂?
科學家真的做了這樣的研究。在實驗動物的腦中裝上電極,只要按下外面的開關,就會刺激牠的腹側蒼白球。結果動物的確會一直去按那個開關,樂此不疲。人類不能拿來做這樣的實驗,但是在少數因為其他疾病而裝置了深部腦內電極的患者,某些特定位置電極的刺激,確實可以引起他們心情的立即改變。可惜的是,不論是在動物或是人的腦內,刺激「熱點」所引起的反應,跟真正的快樂有點不同,比較不像「喜歡」,而比較像「想要」。換言之,它可以引起「慾」的增加,卻未必造成「樂」的增加。
現代的腦科學離完全破解快樂的奧祕還早著,但已經讓我們多了解了不少。印證一下古人的智慧:《金剛經》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人的快樂,固然有很大一部分必須由感官的刺激而來,然而過多的感官之樂,似乎反而是古人戒慎恐懼的對象。尤其若沒能理解到「慾」與「樂」是有所區別的,那麼一味地追求樂,反而未必會得到樂。
回到亞里士多德的eudaimonia(幸福)來看看。適度的感官之樂,固然有助於人的幸福感產生,但是幸福感的腦內機制,卻與感官之樂截然不同,它牽涉到更多高等智能的參與,也需要更長時間的累積。還是拿吃當例子好了:一個人吃一頓美食,可以得到一次立即的hedonia(快感),吃許多頓美食,可以得到許多次的hedonia,再加上一個游泳圈。但若是一個人把對美食的喜愛,進階成美食的研究與廚藝的鑽研,不斷地試驗改進,終能完美地呈現出自己想要的味道,與他人分享,並且每次想到自己的這個成就,就感到無比滿足……那麼,他所得到的,就是eudaimonia(幸福)了。
標籤:
瀏覽次數:
116
人氣指數:
716
累積鼓勵:
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父與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沒有法哪有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