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趁年輕養好習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郭董不參加連署選總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比一比香港和台灣的民怨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9.09.17  天氣:  心情:
香港年輕人覺得回歸後 大批大陸有錢人到香港炒地皮 與房價
前幾年 大陸旅遊團到處搶購物資 當初一人一票選舉特首的承諾遲遲不能兌現
民怨自然越來越深

經濟日報社論/比一比香港和台灣的民怨

2019-09-17 00:0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香港自今年6月起陷入動盪不安。一位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指出,經過這段時間,發現民眾抗議的根本原因,是香港政府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尤其是貧富差距擴大,政府沒有解決住房問題,導致社會不穩。對蔡政府而言,除慶幸「撿到槍」外,可能也要回頭檢討自己在平抑房價、突破低薪和改善所得分配方面,是否也讓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有相同的怨懟未紓解?

根據香港政府的統計資料,香港人面積中位數40平方公尺(12.1坪)的住宅,2004到2018年期間價格上漲了420%,等於每年漲12.5%,以郊區40平方公尺的住宅為例,目前要價高達港幣593萬元(約新台幣2,362萬元)。

但是,香港24到35歲青年月薪中位數為港幣2萬1,250元,約新台幣8.4萬元,仍是台灣的三倍多;若擴大到同一年齡段所有教育程度的人,月薪中位數降到港幣1萬1,500元,約新台幣5萬9,000元,仍是台灣的兩倍。因此,香港的房價所得比接近20,這代表香港的年輕人必須不吃不喝20年才買得起房子,也難怪這些人以爭民主為名(即使英國殖民時期也不民主),表達對買不起房子和貧富懸殊的憤怒。

台灣的面積是3.6萬平方公里,住了2,300萬人,人口密度是香港的十分之一,在占有空間的相對優勢之下,其實房價所得比並沒有比香港好多少。2018年第4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來到100.8點,已突破2015年第1季的歷史高點,代表蔡政府執政以來,房價仍然上漲,甚至超過馬政府時代。

同時,2018年第4季所得並無明顯成長,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竟然降為13.86,不免啟人疑竇,但還是遠比新加坡、東京各為4.5到五倍的負擔高了近三倍,也代表台灣的年輕人要不吃不喝14年才買得起台北的房子。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的定義,房價所得比超過五倍以上,和香港同屬於「極度負擔不起」的等級,也不是很光彩的事。

另一方面,比較港、台勞工的實質薪資。香港在2004~2018年期間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計入住房、食品和交通費用變化),漲了47%,等於每年漲2.8%。但所有職業的名目薪資增加63%,等於每年增加3.5%,代表香港薪資漲幅仍超過物價(生活費)漲幅,也就是香港過去14年的實質薪資,每年平均仍然成長0.7%。

台灣勞工2018年的平均實質薪資,竟然和2001年一樣,反而是17年來根本沒有成長,軍公教人員的實質薪資更比20年前還要低5%;全台勞工中有301萬人,即勞工數的三分之一,月薪仍未滿3萬元,尤其七成多是44歲以下的年輕受僱者,即有221萬人是悶在低薪狀態,台灣的勞工才是真的比香港勞工更該向政府抱怨。

從所得分配方面來看,台灣也跟香港一樣在惡化。2018年度最高20%所得家戶相對於最低20%家戶的五等分位所得差距,持續惡化為6.09倍,創下六年來的新高。換言之,蔡政府三年多的執政,仍然限於低薪無法突破,貧富差距反而擴大,年輕人依舊處於買不起房子、房租卻持續上漲的困境,如此實在難以面對選民,尤其是勞工、年輕人的託付。

我國的經濟情況沒有實質改善,其實大部分和蔡政府的執政不太在乎「公平正義」有關。例如承諾要廣建社會住宅、改革實價登錄、制定最低工資法及中高齡就業專法、職業災害保險單獨立法等政見都跳票了;青年提出空屋稅議題,竟用一場討論會就打發了事;租稅優惠,如產創條例延長十年、股利稅改讓大股東減稅上億元,或是金融優惠對大企業錦上添花,偏重於優勢企業或團體等。

另外,兩岸關係惡化,失去和平紅利,造成陸客不來,必須撒錢補貼外國觀光客,以及向美國採購數千億的武器,以致政府沒有財源可以用於改善所得分配、促進居住正義或提振低薪。這些施政成績都將和香港政府一樣,必須接受人民的檢驗。
標籤:
瀏覽次數:153    人氣指數:353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趁年輕養好習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郭董不參加連署選總統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