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9,887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真3D身材!不再只是大頭貼!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如何寫出一個好故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問西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道德情感論》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8.12.14 天氣:
心情:
不要感情用事?有沒有人性啊你——讀《道德情感論》
2018/12/13 09:00:00 聯合新聞網 哲學新媒體
文 │ yoyosen
亞當史密斯認為,情感才是道德的核心。 (圖片來自:Pixabay )
《道德情感論》一書談論的不只是道德,談論的更可以說是「人性」。一般人似乎認為我們總是「理性」的做出選擇,但是,亞當‧史密斯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感情」用事的。
經濟學與倫理學兼備的大師
亞當‧史密斯在 1776 年以《國富論》一書聲名大噪,成為近代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但是,他除了是一名經濟學者之外,同時也是一位邏輯學、倫理學專家。在出版《國富論》之前,1759 年出版的《道德情感論》一書就已經使他的研究受到眾人的注目,該書被視為倫理學的代表作之一。而亞當‧史密斯在出版《國富論》之後,也依然持續進行倫理學的研究,並致力於修訂該書的內容,增添不足之處,使得《道德情感論》的內容更趨於完整,終於成為一部說理清晰、易讀好懂的倫理學大作。
《道德情感論》一書談論的不只是道德,談論的更可以說是「人性」。淺顯易懂的文句,引人入勝的解析,清楚說明亞當‧史密斯對人性的了解。一般人似乎認為我們總是「理性」的做出選擇,「理性」的處理生活周遭的大小事務,但是,亞當‧史密斯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感情」用事的。並非所有選擇、所有應對都是理性產生的結果,其實感情主導了我們許多的行為判斷,而這正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
道德來自於人性:同情共感
「道德是什麼?」是倫理學最主要探討的問題。道德是一種類似於法律的行為規範,也可以說是一種行為的指引。法律有明文規範,我們可以大致上清楚規範內容為何,也知道如何在法律上判斷對錯。但是,道德規範卻沒有,那我們要如何理解道德規範的正確與否呢?道德規範又是如何產生的?亞當‧史密斯認為,道德是自然產生的,而且非常簡單,道德僅僅是出自於人性、出自於我們身為人的情感。
道德的基礎就是「同情共感」,亞當‧史密斯以此為基礎,詳細說明我們是如何判斷行為的是非對錯。每個人都具有喜悅、悲傷等等不同的感情,而我們雖然無法得知他人心中真正的情感,卻能夠想像自己處在同樣情境時的情感,以達到「同情共感」的目的。比方說,如果看到一個人因為失去家人而滿面愁容,我們雖然無法真正得知對方的心情為何,但卻能夠想像自己失去家人時的情感,以自己的心情來理解、體會對方的感受。因此,當能夠理解到對方的處境時,對於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會有相同認知,那這個行為可能就是對的、是應該的。相對的,當我們設身處地地想像對方的處境,卻發覺對方的反應並非自身所能認可的,那這個行為可能就是錯的。
亞當‧史密斯認為情感是我們的天性,是人性的一部分。我們都喜歡開心、愉悅這樣的正面情感,討厭難過、發怒這種負面情感,是因為我們都會致力於讓自己處在幸福的狀態,幸福就是一種平靜、安穩的狀態,而正面的情感會使得我們趨向平靜、安穩,負面的情感則反之。以此觀點為基礎,亞當‧史密斯說明為什麼我們總是樂意分享我們的喜悅,為什麼我們總是不願表達心中的悲傷。但是,因為嫉妒心的作祟,人們並非總是樂於接受他人過大的喜悅;而同理心的影響,我們也較能夠包容表現出適度悲傷的人們。
行為的評價
評價行為的正確與否,除了訴諸於我們能否感同身受之外,亞當‧史密斯認為行為的「動機」與「後果」也是判斷的關鍵。每個行為都會有它的動機與後果,唯有可以認同的動機且帶來好結果的行為,我們才給予贊許、給予獎賞;而無法認同的動機與帶來不好結果的行為,就會認為應該要給予懲罰。而好動機卻帶來壞結果,或是壞動機帶來好結果,似乎就不是那麼值得我們給予懲罰或獎賞了。
比如說,因為要搬運的文件太多了,你好心幫同事搬運文件,卻因為不小心跌倒使得文件散落一地,眾人不會因此對你有太多個苛責;又或是說,你為了陷害同事,把重要的文件偷偷拿去碎紙機碎掉,準備看他好戲。事後卻發現那些是本來就應該碎掉的文件,你反而幫助了他即時完成任務。若是眾人得知你是為了陷害他才碎掉文件,也不會給予你任何讚賞。
人類有個天性,就是會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我們都會想要獲得他人正面的評價,因此會致力於獲得他人的贊許。但是人並非完美無缺,儘管知道應該多體會他人的心情,要適度的壓抑自己的悲傷,但我們不總是能夠完美地辦到。因此,我們也會特別認可能夠接近完美辦到的人們。總是能夠體會他人心情的人,會被認為他十分具有親切感,給予「可親」這樣正面的評價;儘管遭遇極度悲傷的情境,卻能夠壓抑住自己的情感不表現出來,我們也會給予「可敬」這樣高度的評價。比較起來,對他人親切和藹比較容易辦到,徹底壓抑悲傷就比較困難。因此,就算人們無法徹底壓抑住悲傷,一般人也能夠體會其中的難處,而給予包容與贊許。
如前所述,我們每個人都會想要處於幸福狀態,一種平靜、安穩的狀態,而正面的評價有助於自己處於幸福狀態。因此,我們會儘量讓自己做出「可親」、「可敬」的行為,也就是一種「克己」的行為。人都喜歡喜悅,但是無法對他人過於強烈的喜悅產生同感:如果有人因為中了頭獎而一直在路上大聲歡呼,可能無法獲得大家的同感,甚至會招致他人的反感;人都討厭悲傷,若是有人因為一點點的小悲小傷而表現出難過的樣子,一樣可能不會被同情,反而引起他人的反感:如果有人因為指甲不小心剪太深了,使得他稍微出血、引起疼痛,因此大肆宣揚他有多不幸,想必不會獲得眾人的同情共感。
若是了解到這一點,人們會儘量做到「克己」──克制自己的行為,避免讓他人產生不悅的情感。但是並非做到克己就等於值得讚美,因為克己也有程度上的差別:避免放縱喜悅與壓抑小悲傷,算是比較容易辦到的克己行為。壓抑失去家人這種大悲傷,則算是比較難以辦到的行為。致力於做到後者的情況,我們才會給予「可敬」這樣的評價。
標籤:
瀏覽次數:
114
人氣指數:
114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如何寫出一個好故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