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本來清淨的癥結 <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本來清淨的禪宗印心<五>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本來清淨的癥結<四>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1.05.19  天氣:  心情:
所以即使用這種比喻,還是沒辦法真正化解金剛藏菩薩所提出的三個問題。我們再看《大乘起信論》,這也是屬於真如系的論典之一。我們且看它怎麼說:

『以其心性本來清淨,無明力故染心相現。雖有染心,而常明潔無有改變。復以本性無分別故,雖復遍生一切境界,而無變易。以不覺一法界,故不相應;無明分別,起生諸染心。如是之義甚深難測,唯佛能知非餘所了。』

何以故?是心從本已來,自性清淨而有無明,為無明所染,有其染心,雖有染心而常恆不變,是故此義唯佛能知。所謂心性常無念故,名為不變,以不達一法界故,心不相應,忽然念起,名為無明。(注解:此和合識中的根本無明,也無始來成就,所以不能說從真心生妄心。自性清淨心,為無明所染而現為染心,染心即業識等。「雖」無始來即「有染心」,「而」自性清淨心,還是「常恆不變」,照樣的清淨。「故此」『不染而染,
染而不染』的心識緣起「義」,「唯佛能知」,不是凡夫二乘所能了解的。古德以火燒虛空為喻。虛空本來是沒有熱性的,由於火燒,虛空也是熱的。實則,虛空還是沒有熱相的。虛空經火燒而似有熱相,喻自性清淨心為無明所染而有染心;虛空似有熱相而自性不熱,喻自性清淨心雖現有染心而自性仍為清淨。這即是賢首家所說的:『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義。唯一淨心而不妨有染相的差別,所以覺與不覺,有著矛盾而統一,統一中有矛盾的意義。這是難理解的,唯佛能知。從佛現證而方便安立,即無始來有此相關而又相對的二元。一、「心性」:是「常無念」的,所以「名為不變」,是常是恆。無念,即沒有妄心所起的名言相──概念。法性,都是離言絕相的。眾生心的當體,也是自性清淨而無念的,染也好,淨也好,起也好,滅也好,而眾生的心性,總是沒有變易的;無念而不曾障礙有念的。二、無明:心性雖本來離言絕相,而眾生從無始來,「不」能如實通「達一法界」。眾生「心不」能與法界「相應」,而「忽然」有「念」現「起」,這即「名為無明」。心所以不與一法界相應,即由於妄念現前;由於妄念現前,所以不與法界相應;迷真起妄,本是同一內容的分別解說。所以說忽然,不是無緣無故的突然生起,是形容眾生於不知不覺間的任運生起。也因為,心性是常恆不變的;所以說念起為忽然,其實是無始來成就的。不了一法界相而起妄念,即名為無明;無明也即念的別名)

問曰:若心滅者,云何相續?若相續者,云何說究竟滅?
答曰:所言滅者,唯心相滅,非心體滅。如風依水而有動相(注解:風從何來?有人譬喻為樹是真心,樹影是妄心,影依樹有,但樹不生影,印有陽光故,同樣光從何來?或如來藏外有一<風>或<太陽>),若水滅者,則風相斷絕,無所依止,以水不滅,風相相續。唯風滅故,動相隨滅,非是水滅。無明亦爾,依心體而動,若心體滅,則眾生斷絕,無所依止。以體不滅,心得相續。唯癡滅故,心相隨滅,非心智滅。

我們的心性雖本來清淨,但因無明的力量,卻使它變成雜染了。然而相雖被無明所染,但它的本性還是明潔未變。真如心雖能示現一切境界,但以不分別故,雖示現而無變易。這相變易而心不移的道理,只為眾生不覺悟故,所以不能相應。

總之,「如是之義甚深難測,唯佛能知非餘所了。」說到癥結處,卻把一切推給佛菩薩而為搪塞,那也令人太難堪了。如果講經,講到這個地步,其實也就不用再講了。然事實上,問題有這麼困難嗎?我不覺得,為只卡在一個關鍵而已!

待續
標籤:
瀏覽次數:73    人氣指數:273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本來清淨的癥結 <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本來清淨的禪宗印心<五>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