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72743
 幸福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轉貼~蕭泰然~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轉貼~愛情公寓男、女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轉貼~林衡哲醫師
作者: 幸福 日期: 2008.05.07  天氣:  心情:
我的青春紀事2

臺大醫科七年的回顧──我的醫學與人文之旅

我在1960年進入臺大醫學系醫科就讀,我跟其他同班同學最大的不同是,在我進入醫科
以前,有整整一年的人文教育訓練,雖然我在建國中學念的是甲組,我卻保送東海外文
系,在這一年中,我從東海開放式的圖書館中,借了很多書來看,種下了我對音樂、文
學與哲學的永恆興趣。我曾經坐過七個小時的火車,由臺中到臺北聽波士頓交響樂團的
演出,終身難忘。並寫下生平第一篇樂評,獲得恩師魯實先的好評,從此培養音樂欣賞
的嗜好。因為好的音樂會幾乎都在臺北,因此我才決定重考,很幸運地一次就考上臺大
醫科。

考上臺大醫學院醫學系之後,很快就搬入八個人一間的臺大第七宿舍,那時我是貝多芬
迷,經常放唱片給室友聽,後來不少室友日後也變成古典音樂迷。那時我家境並不寬裕
,我為了多賺學費接了很多家教,最高紀錄是同時有五個家教,賺來的錢大部分都花費
在買書、買唱片和聽音樂會上面。記得大一時,就買了200多部書,其中包括我日後翻
譯的《羅素回憶集》和《羅素傳》等。因為教科書都是原文書,功課相當忙,但還是常
去外文系旁聽Ohara神父的「西洋文學概論」和哲學系殷海光的「邏輯分析」,以及虞
君質的「美學」和方東美的「人生哲學」等,當時臺大醫學系完全忽視人文教育,這些
課就等於是人文教育了。

記得在第七宿舍時,同班同學洪芳彥住我隔壁寢室,他一有空就約7、8個同學談天說地
,就像古代文人雅士的「清談」一樣,或是類似愛因斯坦與好友組成的「Olympia club」
,大家互相腦力激盪,是大學七年中較為難忘的片刻。

剛升上大三時,系上迎新會表演話劇用的是李曼槐教授的劇本,以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協
奏曲為背景音樂,我在裡面客串了一個「詩人」的角色,戲份不重,但角色似乎頗為搶
眼,也與我的個性相符,所以演完話劇之後,我就自然而然多了一個「詩人」的雅稱,
最近我們同班同學畢業四十週年舉辦阿拉斯加之旅,我正式把「詩人」的雅稱移贈給退
休後變成「大詩人」的曾博義同學。

在醫學院繁重課業壓力下,文學與音樂是我生活中最佳調劑與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但
是在思想上,對我啟蒙最大、影響最鉅的卻是《文星雜誌》。我們那一代很多大學生都
是看《文星雜誌》長大的,儘管課業繁重,每個月到了雜誌快出刊時,我就開始充滿期
待,非得先把最新一期的《文星》看完,才有心情去準備醫學院的功課。蕭孟能創辦的
《文星雜誌》最大的特色是,每期介紹20世紀世界性的人文大師,例如羅素、史懷哲、
卡薩爾斯、愛因斯坦、畢卡索、史特拉文斯基等,打開了西方人文思想的一扇門窗,讓
我無形中接受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洗禮,即使到現在我仍然是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的信
徒。所不同的是,我想以西方的人文主義為基礎,來催生臺灣人文主義與人文精神的再
生運動。

大約在我大四時,蕭孟能邀請李敖做《文星》主編,他一接手,便大膽用胡適做封面人
物(文星55期)。我中學時代就是胡適迷,但這一期所介紹他的「杜威思想」、「易卜
生主義」、「紅樓夢研究」等,對我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是他說過的一句話:「與
其在課堂上誤人子弟,不如翻譯出一部世界名著貢獻來得大。」影響比較大。那時我為
了學費兼了不少家教,也許是受胡適這句話的影響,我也頓悟:「與其做家教誤人子弟
,不如去翻譯一部世界名著貢獻會比較大。」於是大四暑假辭去所有家教,專心翻譯一
本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其中不少人物如羅素、卡爾薩斯、佛羅斯特等都是《文星》的
封面人物。譯完之後,大五暑假重抄一遍,才送去文星書局。

那時我並不認識蕭孟能與李敖,等了半年之後,於1966年6月才正式由文星書局出版我的
處女譯作《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並得4,200元稿費。那是我一生中最愉快而難忘的賺
錢經驗,當時我正因十二指腸潰瘍住院,看到自己的新書出版,似乎病也痊癒了一半。

經此鼓舞,我再接再厲又翻譯了2本羅素的書《羅素回憶集》和《羅素傳》,本來是要
給文星出版,但那時國民黨保守派正在圍剿文星集團與殷海光,連羅素也殃及魚池,因
此蕭孟能告訴我,他雖然很想出這2部書,但可能會使我成為黑名單人物而無法出國,
如果交給其他出版社也許就不會有問題。

後來我因常去長榮書店買舊書,而認識了張清吉先生,他雖以賣舊書起家,但也開始做
出版,只是他出的書水準都不是很高,於是我把2部譯作交給他,並慫恿他創辦一套高
水準的世界名著譯作,定名「新潮文庫」。張先生因從未出版這種高水準的書,因此先
出版《羅素回憶集》,想不到三個月賣出5千部,為「新潮文庫」奠定了良好的根基,於
是三個月後再出版《羅素傳》,果然又是洛陽紙貴,使張先生對這種高水準的譯作產生
極大的信心。

接著我與同班同學的廖運範醫師(現為中研院院士,國際知名的肝病權威)合作編譯了
《讀書的藝術》,因為我要出國進修,我本來想譯的「佛洛依德自傳」,就交給廖運範
譯出,開啟了臺灣佛洛伊德與佛洛姆風行的時代。

我從臺大醫學院畢業到1968年出國前,一口氣替「新潮」編譯了六本書,包括《傳記文
學精選集》等,領了一筆在當時看來為數不少的稿費,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飛到美國紐約
,開始我三十年的旅美生涯。

出國之後,我自然選好書給志文出版社,請高手譯出,例如《白鳥之歌》等,而廖運範
醫師也結合臺灣醫學界的理想主義者,例如賴其萬、林克明、胡海國、文榮光、葉頌壽
和王溢嘉等分別譯出佛洛伊德與佛洛姆等精神分析大師的著作,並創刊了《當代醫學》
雜誌與出版醫學書的井橘出版社。而後來王溢嘉又率領一批生力軍創刊《健康世界》,
並大量出版健康方面的叢書。

四十年來,「新潮文庫」已出書500種,實現了當年胡適大規模翻譯世界名著的夢想,
創造了戰後臺灣出版史上的奇蹟,把西方第一流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作
品介紹到臺灣來,在七十年代獨裁恐怖政權下,替臺灣社會開了一扇「世界之窗」,使
無數茫然畏縮的年輕心靈得到一陣春風、一道陽光,為臺灣文化界的現代化與民主化做
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新潮文庫」可以說是繼蕭孟能的「文星叢刊」之後,影響現代臺
灣思潮與年輕學子最深遠的一套書,我很欣慰,在臺大醫科七年的生涯中,有機會與同
班同學廖運範,共創鍾肇政所謂的「新潮文庫」的時代。這是我大學時代最值得懷念的
事。

國之後,受吳濁流、蔣渭水、賴和等人的影響,才發現多采多姿的臺灣文化,因此,1993
年我在美國催生了臺灣文庫,出版了42部臺灣傳記及文化名著;1998年落葉歸根,在臺
灣成立望春風出版社,希望能以臺灣優先的精神,開創國際化、人文化、本土化的臺灣
新文化,並期待21世紀的臺灣能邁向創造「文化奇蹟」之路,成為東方文化的精神重鎮
,並落實臺大校友蔣渭水的夢想,「有第一流的文化,才能創建第一流的國度。」希望
大家共同努力,實現前輩校友蔣渭水之夢。(2007.10.12於臺北關渡)

圖:1997年受李遠哲「返臺工作1001夜」演講影響,決定返國服務。


林衡哲 小檔案

1939年出生宜蘭市,本名林哲雄。1967年畢業於本校醫學系,1967-68年任臺大醫院精神
部住院醫師,1968赴美,未久轉攻小兒科,1970-73年間在紐約接受小兒科住院醫師訓練
,1973年到紐約布魯克林猶太醫學中心擔任主治醫師,1976年在長島開業,1978-1997年
移居加州任小兒科主治醫師,1981年獲美國小兒科學院院士。

在醫師本業之外,難忘情文化事業,1983年創辦「臺灣文庫」,出版臺灣名人傳記及文化
論著。1986年催生T.U.F.(南加州臺灣人聯合基金會),並在會長任內催生蕭泰然三首協奏
曲,1997年獲臺美基金會人文獎。同年返臺,任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1998年創辦望
春風出版社,繼續出版臺灣人物傳記和文化名著。曾任臺南市文化局局長,目前在中山大
學醫學院及淡江大學均有開課。

***************

花蓮門諾醫小兒科主治醫師林衡哲於9月23日晚間接受著名小提琴蘇顯達的專訪,提到第一次接
觸古典音樂是在讀建中的青年階段就迷上貝多芬等音樂大師,自小在宜蘭長大的林醫師一路從寫
樂評、翻譯到催生新潮文庫,連陳水扁總統、馬英九市長都與他編著的作品一起渡過大學生涯而
推崇他的貢獻;林醫師在美期間聽過五、六百場音樂會,激發他向美籍人士推薦台籍音樂家的企
圖心,經由同鄉會的力量與基金會的資源,終於將蕭泰然的小提琴協奏曲交由林昭亮首演,在全
美造成轟動,甚至聽眾感動之餘,全場起立鼓掌致敬,掌聲久久不歇,蕭泰然教授抱病作曲的苦
心有了知音的回饋,而林衡哲醫師對理想的執著,也一手促成「用台灣人音樂實現國際交流」的
理想。


**********


廿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

  林衡哲醫師著

1997年人文科學獎

大約在三十年前,我在醫學院時代曾主編過【廿世紀代表性人物】一書,並附上一篇很長的序,
此書介紹廿世紀各行各業三十六位代表性人物,並儘可能選最好的短篇傳記介紹他們,當時廿世
紀才走完了三分之二,因此要在那時就選出廿世紀代表性人物,確實是很大的冒險,不過一九九
五年七月我返台去拜訪中央研究院長李遠哲先生時,特別帶了一本【廿世紀代表性人物】送給他
,那時我順便問他,我選愛因斯坦與居里夫人作理論與實驗科學家的代表性人物,是不是很適當
。他同意我三十前的選擇,認為這二位確實是廿世紀科學界的代表人物。

此書可能是我在新潮文庫編譯的書中,影響最深遠的一本書,有些讀者已經忘記了書名,但卻記
得這本附有長序的書,一九九二年我與苦苓到美國奧立岡州演講時,踫到當地一位中文學校校長
,她拿一本翻爛的【廿世紀代表性人物】要我簽名,說此書對她影響很大,那時我非常感動,作
夢也沒有想到,我編譯的書經過那麼多年的歲月,還是有人在珍藏與閱讀,去年(一九九九)六月
一日因獲賴和醫療獎,到總統府見陳水扁新總統時,他也主動提到此書在大學時代對他的影響。

在編譯此書時,我是典型的台灣文化文盲,我只知道世界偉人與中國偉人的存在,而不知道有台
灣偉人的存在,我是一九六八年出國之後,才發現多采多姿的台灣文化的存在,二二八的歷史也
是閱讀吳濁流的「無花果」才知道的,透過彭明敏「自由的滋味」的震撼,以及「鄉土文學論戰」
及「美麗島事件」的洗禮,我的台灣意識才算全面覺醒,並決心成為台灣文化的奉獻者,並於一
九八三年在美國創立台灣出版社,目前已出版了三十九部台灣傳記名著及文化名著,這是我催生
「新潮文庫」(介紹西方的文化精華到台灣),與楊牧共同主編「新潮叢書」(介紹第一流的留美華
裔作家到台灣來)之後,頃全力奉獻的文化工作。

我在七0年代讀到黃煌雄的「蔣渭水傳」,才認識了這位台大醫學院的偉大同鄉前輩,不久又看
了李南衡主編的「賴和文集」,才知道這位傑出的台灣文學之父,同時也開啟了我研究台灣歷史
人物的大門,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寫了廿篇左右台灣歷史人物的短篇傳記,並出版了將近廿多部
台灣歷史人物的長篇傳記,而這部【廿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中有四篇:蔣渭水、賴和、楊逵與
蕭泰然是我的創作,傳記文學是我的初戀情人,而我也是以充滿熱情與理性的插繪這些台灣的歷
史人物,很幸運的是我曾見過楊逵,而且蕭泰然又是我在海外親密的文化戰友,因此有第一手的
資料可以提供讀者參考。

在我主編的【廿世紀代表性人物】中,我只聽過鋼琴家魯賓斯坦在卡內基音樂廳的三次演出,以
及大提琴泰斗薩爾斯一次終生難忘的動人演出,和作曲家史特拉文斯基親自指揮他的作品,其他
三十三位都是素昧平生,從未見過;但是現在我編著的這本【廿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中,蕭泰
然與謝里法是我在海外的親密文化戰友,我曾催生了蕭教授三首不朽的協奏曲,並在一九八九年
與他一起率領北美洲室內樂團巡迴北美洲演出十二場「台灣文化之夜」;

我也催生過謝里法的劃時代的巨著「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並出版了他的二部大作:「台
灣出土人物誌」與「我所看到的上一代」,同時與他合作讓音樂大師江文也重新復活在台灣樂壇
。李喬則是我在台灣國內的文化戰友,我經常邀請他到北美洲巡迴演講,目前正與他主持的台灣
筆會在台北文化地標的誠品敦南店舉辦十場「廿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的系列演講,他的「寒夜
三部曲」公視正要拍成連續劇,算是我們多年來夢想的實現。

李遠哲與林昭亮這二位揚名國際的新竹人,都是我的好朋友,我曾經邀請李遠哲,在我催生的第
十屆「台灣文化之夜」主講「返台工作一千零一夜」,也促成了我追隨他的腳步,返台服務,一
九九九年六月六日,他首次參加林照亮的演出,也是我邀請的,李遠哲不僅是科學家,也是台灣
社會的良心。公元二000年台灣政黨輪替,他居功厥偉。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林昭亮世界首演蕭泰然手提琴協奏曲,也是我做文化媒人的最大成果之一
,後來林昭亮在溫哥華與俄亥俄州的阿克隆市(Akron)再演出此曲,我也參加了,在我們的密切合
作下,終於把蕭泰然史詩般的作品推上國際舞台,而林昭亮也接受我的邀請來過花蓮為門諾醫院
做募款演奏。李淑德的學生除了林昭亮外,胡乃元與簡名彥我也替他們辦過音樂會,我經常在林
昭亮催生的國際音樂節的音樂會中,碰到這位豪爽親切的李淑德老師,我也特別請文筆一流的鋼
琴家葉綠娜為李老師寫出可愛的畫像。

王井泉、蔣渭水和賴和,雖然我都不認識他們本人,但是王井泉的義子王古勳卻是我在海主持
「台灣文庫」與「台灣文化之夜」的親密戰友,他為台灣文化而鞠躬盡瘁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動
,因此我的二本書:「復活的群像」與「開創台灣文化的新時代」都是獻給他在天之靈;賴和的
第一個兒子賴洝,返台後,也頗常見面,現在正鼓勵他寫出有關賴和的回憶錄;蔣渭水的大兒子
蔣松輝先生業已八十八歲,最近去看他,才發覺現代的台灣人幾乎把這位台灣人的甘地遺忘了,
讓蔣渭水的歷史生命復活,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

杜聰明雖然做過我的母校台大醫學院的院長,但是我進台大時,他已經南下創辦高醫,因此我從
未見過他,我返國後,經常幫忙我的陳永興醫師,則是杜教授理想主義與人道主義的接捧者,當
杜聰明去世時,陳永興正在柏克萊修碩士,當越洋傳來他逝世的消息時,陳永興寫下這一段話:
「從您的背影驟然浮現出一世紀來充滿苦難和艱辛的台灣醫者所開拓闢展出來的道路,看似渺小
平凡的您背上竟然駝負著偉大無窮的醫學領域和人類知識,您實在是台灣醫學史上最偉大的教育
家啊!」

台灣精神醫學的拓荒者林宗義教授,是我的良師益友,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催生新世紀的
台灣文學復興運動。」但是他實現理想的能力遠遠地超過我,因此他在這方面的成就也比較大。
他的父親林茂生曾在台南高工教過我的父親,林茂生不僅是杜威的高徒,第一位台灣人留美博士
,也是日據時代台灣最傑出的教育思想家,可惜在二二八事件中犧牲了;而林教授本人從流浪到
回歸,從國際到本土,他的一生也非常多采多姿,因此十多年來我一直在鼓勵他能寫出他父親的
傳記,以及他本人的回憶錄。

高俊明牧師與證嚴法師是我最敬佩的台灣宗教家,前者代表基督教精神,後者代表佛教精神,自
從十二年前在劉祥仁醫師家,首次邂逅高牧師後,我就一直夢想要出版這位為義受難的台灣使徒
保羅的回憶錄,透過胡慧玲精采文筆與奉獻,我美夢終於成真,「高俊明回億錄」將在今年四月
底由我催生的望春風出版社出版。透過回憶錄的出版,讓高牧師的義行廣為世人所知,更期待他
能像南非的杜圖主教(BrshopTutu)一樣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而成為台灣人權與建立新而獨立國家
的國際代言人。

證嚴法師雖然近十年來,我有五、六次短暫的見面機會,但我對她的瞭解並不深,因此我在慈濟
大學開「廿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的課時,為了讓學生有飲水思源的機會,我總是在最後一堂課
邀請我的老師賴其萬院長來介紹他所認識的證嚴法師,結果學生聽了都很感動。我們曾出版過陳
總統的「台灣之子」英文版,希望有機會也能出版證嚴法師的英文傳記,她是目前台灣最有希望
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人。

楊逵的「送報伕」,是我讀過的台灣作家中,印象最深刻的中篇小說,書中的男主角是東方理想
主義的代表性人物,與西方的唐.吉訶德互相輝映。一九八二年楊逵首次來美訪問,促成了北美
洲台灣文學研究會的成立,也是我個人展開日後一連串文化運動的開始,在洛杉磯他達到了他一
生中的高潮,楊逵一生從未這麼受重視與禮遇,楊逵的偉大,不在他的作品,而是因為他是行動
的文學家,他是所有台灣作家中,坐牢次數最多、辦文學雜誌最多的一位。

葉石濤先生是我的忘年之交,從「文星雜誌」時代,我就受到他的「台灣文學論」影響,他獲得
台美基金會人文獎時,我曾安排他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講「台灣文學」,頗能引起學生的共
鳴;我返台後他又接受我的邀請,於一九九九年七月來花蓮門諾醫院主講「台灣文學的過去、現
在與未來」,那次吳潛誠教授也抱病來參加,第二天我帶領彭瑞金、鄭炯明、李敏勇、吳潛誠與
葉老到太魯閣一遊,那是一次終生難忘的友誼之旅,四個月後愛爾蘭文學專家的吳教授因肝癌去
逝,我期待有一天我能出版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與「回憶錄」,為台灣文學的苦難與光榮史
做見證。

在日治時代音樂家江文也與畫家廖繼春是台灣人在日本藝術界得獎次數最多的藝術家,一九二九
年廖繼春二十七歲時,就以油畫「有香蕉的庭院」,入選當時最具權威的日本帝展,其後又相繼
入選六次。在作品方面,他以油畫為主,從早期的「後期印象派」,到後期的「野獸派」,畫風
多采多姿,確實是一代大師,而且作育英才達半世紀之久,培養了無數畫壇菁英,除了作品及教
學外,他的人格典範,也是後世的楷模。而且他在日本深造後,馬上返國服務,因此他一生的生
活美滿又幸福。

不像流浪中國北京的江文也,受到中共史無前例的政治迫害,使江文也的聲音在國際樂壇上整整
沈寂了廿五年之久,直到一九八二年透過韓國璜、謝里法及張己任等人的努力,江文也的音樂生
命才重新復活,我很高興我在海外創刊的台灣文庫,第一本書便是「江文也的生平與作品」,後
來此書於一九八八年在台灣出版,引起轟動,江文也音樂復興正式在台灣展開,他是郭芝苑心目
中日本樂壇最優秀的作曲家,也是俄國音樂大師齊爾品心目中當時東方最傑出的作曲家,江文也
曾獲四次日本全國音樂比賽的作曲獎第二名,但參加一九三六年德國舉辦的「奧林匹克藝術競技
大會」作曲賽時,日本選手全部落選,他是東方音樂唯一的獲獎者。江文也去逝前二週榮獲台美
基金會人文獎,此獎對他家人的生活改善頗大,中共政府才開始重視江文也的音樂。

李鴻禧是目前台灣最有政治影響力的教授,因為陳水扁、謝長廷與蘇貞昌都受過他的影響,像李
教授這種文藝復興型的老師,目前已經很難找到,他不僅是台灣近百年來最博學的憲法學者,也
是文化界公認的台灣第一名嘴,從他的演講,我們體會到「台語之美」,而他充滿通俗俚語的演
講,也見證「台灣文化之美」,同時他也是古典音樂迷及世界性的旅遊專家,我們深切地期待李
鴻禧教授,能為台灣人民寫出一部現代化的「台灣憲法」取代目前的「中華民國憲法」,台灣才
不會再有憲法亂象,而步入真正民主國家之林。

粗枝大葉地介紹完這二十位台灣代表性人物之後,不禁鬆了一口氣,同時發現他們有三分之二仍
然充滿活力地在創造台灣的新文化,顯然台灣文化的黃金時代是在未來。

因為他們這些世紀人物的努力與奉獻,為台灣開創了個充滿動力的時代,創造了台灣廿世紀的故
事,他們在不同的領域裡,不斷用生命在寫台灣文化的傳承歷史,這二十位台灣代表性人物,均
擁有豐富的人文精神,他們雖各有獨特創造的心路歷程,但專一熱烈的奉獻精神及廣博深厚的文
化教養,則是他們共同特徵,有了他們,我們這個時代才致於被後代稱為物質文明的黑暗時代,
近百年來台灣歷史文化的巨大變動中,他們由年輕時代的徬徨困惑到一次次波瀾壯闊的社會文化
運動中,他們終於找到創造台灣新文化的動力,為廿一世紀的「台灣文化奇蹟」做奠基的工作。

此書有不少缺點,我必需在此略為指出:

一、編者雖有廣泛的興趣,但並非博學之士,因此在選擇代表性人物時,雖力求客觀,但可能仍
有部份選擇是基於個人的偏愛,因此特別希望各方面的專家,以充分的理由點破個人偏愛的選擇
,以便以後有訂正的機會。

二、雖然這些刻畫代表性人物的文章,均經過一番慎重的選擇,但不一定就是有關他們的「代表
性」傳記,希望以後各方面的專家能提供有關他們的代表性傳記,以便使本書成為短暫傳記的範
本之一。

三、廿世紀是行行出狀元的時代,因此還有不少行業的代表性人物,均未網羅在此書內,希望以
後能不斷地擴充,這點有賴於讀者的提供資料。

此書之編成,非我個人之力,而是大家群策群力的結果,其中有些素昧平生,感謝很多作者讓我
們轉載他們的文章,同時也更為感激老友陳永興與著名史學家李筱峰教授為此書寫了非常精采的
序。自從一九九七年返國之後,介紹這些二十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給青年學子與社會大眾,變
成我生命的重心,我在東華大學與慈濟大學所開的課,便是「廿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而我在
花蓮門諾醫院及台北地標誠品敦南店舉辦:「廿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系列講座,已經慢慢地掀
起熱潮,並獲聽眾的肯定。

最後希望接觸此書的讀書,能多少感染一點這些代表人物理性的呼喚、理想的感召與奉獻的熱誠
,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一己的力量,努力把我們自己的台灣,建設成充滿發展機會的自由民
主的開放性社會,讓台灣成東方的瑞士與人間的樂土,而那些少數具有各種智慧上的秉賦者,也
能早日超越「升學」與「學位」的追求,從這些廿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我們知道台灣已經有能
力產生世界級的傑出人物,只是我們的教科書上很少提到他們。

我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才完成此書的編著,希望下冊也能在不久的將來出版,此書是台灣人的心
靈向上提昇的最佳靈葯,看完此書,將會使您以做台灣人為榮,同時也把我們近百年來我們民族
的「集體的自卑情緒」(Collective Inferiority Complex)獲得真正的解除。

**********

還有些不為人知小故事,林衡哲醫生在美國為2300萬人請命拜託日本籍腦神經醫師醫師操刀,

把蕭泰然作曲家從鬼門關拉回來

當年蕭泰然落魄之時去找他,他說:我林衡哲有一碗飯吃,你也一定有。

他是把蕭泰然推向國際舞台的幕後黑手。

他說:政治使人分裂,文化使人團結。他在台灣積極從事文化活動.....

標籤:
瀏覽次數:161    人氣指數:2761    累積鼓勵:1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轉貼~蕭泰然~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轉貼~愛情公寓男、女蟲
 
住戶回應
 
時間:2008-05-07 22:06
他, 59歲,宜蘭縣,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8-05-08 11:37]:

呵~

聽過李鴻禧教授的演講. 台語俗諺運用自如.很佩服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