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33357
 僑下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李嘉進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蔣家公主是現代文成公主和番下嫁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中國煤多油少,優質能源不足
作者: 僑下雨 日期: 2015.04.28  天氣:  心情:
wyyywy現在中國經濟處於工業化階段的發展中國家,如何保持能源持續供應是『中國國家重大戰略問題』,能源儲備是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問題,能源儲備制度就成為國家能源安全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

最早石油是在1860年美國生產石油,1870年蘇俄生產石油;自工業革命以來,在科技文明帶動下,地下資源運用程度的多寡,成為一國國力的展示。近代中國卻未得此國際間巨變的氣息,在面對挾帶經濟優勢與船堅砲利的帝國主義者積極尋求海外市場與原料,中國逐漸成為帝國主義者所注視的廣大目標,因為中國石油能源一直依賴外國,中國只有煤的產量豐富,煤礦多半在淺層地表也有很豐富的露天煤田煤炭可以使用,至於地質幾近千公尺才有的石油,中國人科技尚無法克服,當然也就是說無法挖掘取得使用。

國家『能源儲備』這簡單的一句話中包含涵義可以很廣,不是政府到國際市場上收購收購就能解決能源儲備問題,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生產與消耗量走勢以為歸納能源儲備問題,是解決能源儲備問題第一步。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的快速成長,中國的石油需求也急劇增加,到2003年,中國的石油消耗量達到每年2.5億噸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其中進口量為9112萬噸,石油進口依存度已達到35%,2013年中國的石油消耗量達到每年4.88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了57.4%,中國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進程與規劃[編輯]
一期規劃[編輯]
2003年,有媒體報導中國戰備儲油計劃秘密啟動,報導稱:2002年下半年,中石化開始在江蘇省儀征市進行地質勘探。勘探結束以後,選擇了與儀征油庫相鄰的胥浦鎮肖南村,同年7月之後,村民接到通知,將在該村征地三百畝,建國家石油儲備庫,並成為當地的熱點話題,到年底,征地基本完成。報導還稱,選擇儀征是因為該地靠近多家大型的石油煉化企業,該油庫計劃總容量200萬立方米,總投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5]2004年,中國戰略石油儲備計劃正式啟動,中國國務院撥出60億人民幣在遼寧大連、山東黃島、浙江鎮海、舟山港建設4個石油儲備基地,其中鎮海基地規劃建設52座儲油罐,儲備520萬立方米石油。黃島基地規模為320萬立方米,建設32台單罐容積為10萬立方米的外浮頂原油罐[6]。2008年作為一期中國國儲油計劃的四個儲備基地投入使用,儲備總量1640萬立方米,約合1400萬噸(按照BP統計資料的換算標準,1立方米原油相當於0.8581噸),相當於中國10餘天原油進口量,加上國內21天進口量的商用石油儲備能力,中國國家戰備儲油能力達到30天消費量[1]。2006年8月,第一批由俄羅斯進口的300萬桶原油被儲存在鎮海油庫,中國的戰備儲油正式啟動[7]。
二期和三期規劃[編輯]
中國石油儲備的二期和三期規劃儲量都為2800萬噸,且與一期工程不同的是,二期和三期工程將由沿海轉向內陸,在戰略石油儲備項目第二階段將增加2.45億桶,二期工程預計2015年完工。2009年,舟山地區獲批增加250萬立方米的儲備容量,作為中國第二期石油儲備基地建設計劃的一部分,總庫容將達到750萬立方米;2009年9月獨山子石油儲備基地開工,規劃總規模540萬立方米,投資26.5億元人民幣,預計2011年7月建成;天津石油儲備基地,該儲油基地正在建設中,計劃建設包含500萬立方米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罐和超過500萬立方米的商業石油儲備罐,總庫容1000萬立方米,預計可儲備超過600萬噸以上的石油,有可能成為中國大陸目前規模最大的石油儲備基地;2007年11月重慶獲准建設國家石油儲備庫;廣東省惠州市的500萬立方米的國家儲備油庫計劃也已經的到批准。第三期儲備計劃的山東日照和黑龍江大慶的石油儲備基地已經開始建設。除了常規的地上儲油方式之外,中國還將拓展諸如「地下水封洞庫」等其他儲油方式。截止2013年2月,中國的石油儲備能力已經達到42天的消費量。[8][9][10][1]
差距與改善[編輯]

2012年中國石油儲備可供應35天和已開發國家相比較仍有較大差距[11]
然而,儘管中國石油儲備建設速度很快,但即使到2020年中國三期石油儲備建設計劃全部完成,中國的國家戰備儲油能力也僅為5.03億桶,相比而言,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總容量高達9億桶,美國則超過20億桶,不僅如此,中國戰備儲油大多靠大型的國有企業完成,在工業儲備方面落後明顯,且在法律的規範等方面也和已開發國家有相當差距。中國相關單位也正逐步嘗試了境外儲油等方法克服這些弱項。2007年12月,中國成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以加強戰略石油儲備的管理建設。而地下儲油等儲油方式也在積極探索中。[12][13][14]

不論戰爭或經濟競賽都需要考量對手的能耐,2012年中國石油儲備可供應35天和已開發國家相比較仍有較大差距[11]經濟大國美日德法韓等國石油儲備可供應35天與80~180天之懸殊,已經顯示出中國生產活存能力之不足

中俄原油管道,又稱俄中原油管道,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一條中國支線。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羅斯遠東斯科沃羅季諾原油分輸站,經由中國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內的13個市縣區,止於大慶站。[1]原油管道在俄羅斯境內長72公里,在中國境內約長930公里,全長約1000公里。[2]
歷程[編輯]
2003年,時任俄羅斯總理的卡西亞諾夫宣布將修建從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安加爾斯克至中國大慶的輸油管道。但由於俄方一直在此方案與日本提出的安加爾斯克到納霍德卡方案間舉棋不定,使該方案計劃暫時擱淺。[3]2009年,中國貸款250億美元給俄羅斯,作為交換條件,俄羅斯宣布從2011年起的20年內,每年出口30萬桶原油給中國,並簽署了中俄原油管道的啟動協議。[4]2009年4月27日,俄羅斯境內的中俄原油管道開工建設,5月18日,中國境內的中俄原油管道開工。[3]2010年8月31日,中俄原油管道俄羅斯段竣工,俄羅斯總理普京出席了開通儀式,並

中哈石油管道是一條從哈薩克到中國的石油管道,是目前中國第一條來自中亞的石油管道。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哈薩克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共同投資建造。

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英語:The Eastern Siberia–Pacific Ocean oil pipeline ,ESPO,俄語:Нефтепровод Восточная Сибирь - Тихий океан, ВСТО)是俄羅斯將原油出口到亞太市場(日本,中國,韓國)的石油管道系統。這條管道是由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Transneft)負責建造和經營。
該管道由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泰舍特延伸至太平洋沿岸納霍德卡科濟米諾灣,全長4857公里。 [1]一期工程耗資3810億盧布,二期工程預計耗資3230億盧布。 [2]按計劃,管道的運輸能力2010年為1500萬噸,2011年為3000萬噸。 [3]
而其中中俄原油管道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的支線,起自俄羅斯遠東斯科沃羅季諾原油分輸站,經由中國黑龍江和內蒙古內的13個市縣區,止於大慶站。原油管道在俄羅斯境內長72公里,在中國境內約長930公里,全長約1000公里。 [4]
目錄 [隱藏]
1 歷史
1.1 背景
1.2 中國:安大線
1.3 日本:安納線
1.4 折衷方案:泰納線
1.5 漫長的談判
2 現況
3 結論
4 參考文獻
歷史[編輯]
背景[編輯]
1994年首次由俄羅斯提出興建往中國的輸油管道,並於同年11月中俄簽署的「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石油股份公司會談備忘錄」中表明雙方就西伯利亞到中國東北建立輸油管線的計畫的能源合作問題進行探討。1996年時任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和中國簽署的「俄中關於共同開展能源領域合作的協議」文件中,有將輸油管道也列進考量。
中國:安大線[編輯]
2001年7月17日,尤科斯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在莫斯科簽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關於開展鋪設俄羅斯至中國原油管道項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原則的協議」。預計「安大線」(安加爾斯克-大慶)管道在第一階段(2005-2010年)俄羅斯每年應向中國供應2000萬噸原油,最終增加到每年3000萬噸。當時的實際施工成本為12.22億美元,中國並表示會承擔俄羅斯境內管道的一半成本。[5] 2002年9月Transneft公開反對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計劃,認為這將影響與俄羅斯國家的獨佔利益。 2002年12月初,在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來中國訪問的俄羅斯普京總統共同簽署「俄中聯合聲明」,此時中俄確定了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為「安大線」,並且該管道的開發經費以及相關研究都已就緒。[6]

但後來談判陷入僵局:
中國要求每桶12美元,大約市場價格的一半,俄羅斯當然拒絕。
融資的困難。
在西伯利亞的鑽井技術欠佳。
可用石油儲量的擔憂也減緩了談判。
日本:安納線[編輯]
普京接近日本顯然在努力削弱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勢力。經過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於2002年密集訪問俄羅斯[7],最後2003年日本與俄羅斯簽署了「俄日能源合作計劃」,並向俄羅斯提交了修建輸往日本的運油管線「安納線」(安加拉斯克-納霍特卡)的建議。除了答應穩定的管道建成後願意購買此管道出口的1/4石油,更提供75億美元作為擔保以協助俄羅斯開採西伯利亞油田,換取俄羅斯以興建「安納線」為第一考量。[8]

日本願意加入管道提案的原因:
在2002年伊拉克戰爭局勢升溫和中東供應禁運的威脅,日本開始購買俄羅斯石油。
估計該管道計畫讓日本對中東石油的總依存度由90%至65%。
藉此誘解決北方四島的地位爭論。
減少中俄協議、軍售對於日本自身的威脅。
這些發展無疑惹惱了中國,到了2003年2月下旬Transneft的官員改變了說法,認為管道輸送到納霍德卡是不符合經濟效益的。 同時Transneft也拒絕從尤科斯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公司、秋明石油公司出口石油至中國的提案,畢竟普京不希望國家的獨占地位被挑戰。
折衷方案:泰納線[編輯]
2003年2月7日俄國能源部提出二合一的折衷計畫: 合併原本的「安大線」(中俄管線)和「安納線」(太平洋管線)成為單一管線。將「安納線」分支一條管線出去,該管線經過貝加爾湖市郊,再到達中國大慶,而中國管線部分將優先運行,而俄國希望中國和日本能夠平分此管道建設的所有成本。 屆時Transneft也突然醒悟缺乏足夠的石油儲量來證明納霍德卡線能夠運行,俄國能源部估計表明,若南韓和台灣也穩定的大量購買俄國石油,「安納線」才有經濟意義。 2003年7月日本給此計畫100億美元的寬鬆條件的國家信貸給予俄國管道的援助,此補貼包括建設管道的成本以及用於地方基礎建設的10億美元。

2004年3月俄羅斯政府宣布「泰納線」(泰舍特-納霍德卡)才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的定案版本。 原因:
安加爾斯克距離貝加爾湖過近,可能產生環保上的疑慮。[9]
中國對於俄國明確傾向接受日本的提議創辦管道輸送到納霍德卡的行為相當失望,中國展現增加在興趣在亞塞拜然和哈薩克能源的興趣。也宣布不會投資納霍德卡管道,破壞管道實踐的可能,因為即使日本援助也不可能承擔這條成本上升的管道,藉此施壓是盼爭取到普京原有的承諾。 為了讓管道計畫程順利施行,2005年4月5日Transneft提出了一個妥協方案,除了原本定案的「泰納線」,明確表示決定建設「泰納線支線」,意即由斯科沃羅季諾(中國邊境附近的阿穆爾地區)分支出去,再到大慶連接中國境內的油管,並將優先輸油至中國。[10]

而這時日本竟推遲當初承諾俄羅斯政府的投資管道資金,理由是日俄兩國的北方四島爭端還沒解決,日本希望憑藉投資管道的資金做為籌碼來獲取領土談判的主動權。但俄羅斯政府卻強調北方四島是有戰略意義的俄國領土,將進行能源和礦產的開發,所以沒辦法還給日本。 當時的現況:
俄國只能每年生產5000萬噸石油,而要充分供應這管道必須要有8000萬噸的輸油量。[11]
(意即東西伯利亞和俄國必須犧牲國內能源需求,以堅持對中國的契約。)[12]
2005年5月俄羅斯政府宣布直到2012年到太平洋沿岸的管道輸送不會運行,日本將仍必須提供補貼,以獲得該管道。
漫長的談判[編輯]
經過漫長的考察以及論證後,2009年2月17日,在中俄能源談判代表第三次會晤後雙方共同簽署了關於修建中俄原油管道、長期原油貿易、貸款等所有合作項目協議。根據協議,俄羅斯石油公司將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國支線每年為中石油供應1500萬噸石油,期限20年。而作為交換,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將為俄羅斯石油公司和Transneft提供250億美元的貸款,用於石油開採運輸和石油管道的建設。

梅德維傑夫 與 胡錦濤
然而,項目還未完工,中國就先賠了一大筆。2009年底,Transneft宣布對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徵收關稅,這項規定是俄羅斯單方面在當初的協議履行之後新增加的,明顯違反了雙邊協議精神。 2011年4月20日,Transneft也加入了與中國石油談判的行列。該公司發言人伊戈爾傑明聲稱:「我們可能在倫敦仲裁法院起訴中石油付款不足,但在此之前,雙方會在5月份舉行會談。」更進一步表示,由於中方付款不足,Transneft每月損失金額略超過2000萬美元。這場糾紛很明顯是因俄羅斯的單方面提價而引起,但是前期投入鉅資修建管道的中國卻只能被動接受。
2011年6月13日,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愛德華胡代納托夫表示:「截至今日中俄雙方所有輸油協議均已達成。一切分歧都已消除。」[13]
現況[編輯]
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至2011年出口以來,享有很高的聲譽。主要優點是較短的運送距離至太平洋周遭國家,交付僅需三至七日;相比來自中東原油交付需要需要數週。ESPO的第一階段管道主要是以供給中國的大慶支線為主,其餘通過鐵路運往納霍特卡外銷。第一階段管道由泰舍到斯科沃羅金諾總長為2757公里,其年運油量為3000萬噸(223萬桶)。接著俄羅斯興建往太平洋端的第二階段工程長2100公里,預計每年有2200噸供應給美、日、韓等太平洋周遭國家。[14]在第二階段工程竣工後,ESPO管道的總長達到4857公里,其潛在輸油能力為8000萬噸,仍然需要興建更多石油加壓站以達到這個水準,管道將包括32個加壓站,對於加壓站的電力供給,一個35兆瓦的電站將在薩哈共和國建成,而該電站也可在苛刻的北極氣溫條件下獨立運作。[15]
結論[編輯]
對俄羅斯而言,在不傷害俄羅斯與中日兩國間的關係下達到了能源外交的功效,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的興建是正確的外交手段。[16]

參考文獻[編輯]
^ 俄遠東科濟米諾港石油儲藏和海上出口系統投入使用新華網
^ 東線石油管道二期工程預計耗資3230億盧布俄新網
^ 俄東西伯利亞石油可能成為亞洲石油定價標準俄新網
^ 中俄原油管道俄境內段開通原油年內供給中國. 新浪網.
^ China beats Japan in Russian pipeline race. Asia Times.
^ 俄遠東石油管線還將有變中國網
^ Tai-Wei Lim, Oil and Gas in China: The New Energy Superpower s Relations with Its Region, World Scientific,Vol.21,pp.29.
^ Russia Gets Mileage With Oil DiplomacyBeijing Review
^ Timeline of China-Russia oil pipeline negotiationGlobal Times
^ Russia-China pipeline progressing. Upstream Online.
^ China ties up Russia s crude - again. Asia Times.
^ Stephen Blank,Russo-Chinese Energy Relations: Politics in Command,GMB Publishing Ltd,pp.45
^ 中國能源合作的攪局者環球財經
^ ESPO to be new Russian oil benchmark for AsiaRussia & India Report
^ Wartsila Announces Major Contracts for 2007. Downstream Today.
^ 鞏序正,「從安大線之爭看中國的石油外交戰略」,國際論壇,第6期(2003年),頁22。


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EXPO):
全長 4857公里
第一階段(泰舍到斯科沃羅金諾) 2757公里
第一階段年運油量 3000萬噸
第二階段(往納霍德卡) 2100公里
第二階段年運油量 2200萬噸
分支管道(往大慶) 1000公里
分支管道年運油量 1500萬噸
首次討論 1994年
開始輸油 2011年



阻击国际原油炒作 中国三期石油储备基地开建
2013年02月23日 09:15 中国经营报 微博 我有话说(11人参与)

查看最新行情
  索寒雪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发改委已经开始组织建设第三期石油储备基地。

  “中国已经达到了42天的石油储备量。”中石油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第三期山东日照和黑龙江大庆的石油储备基地已经开始建设。”

  上述两个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方是中石油。与此同时,中石油和中石化还在积极建设商业石油储备。

  阻击期货炒作

  现在期货价格是国际原油(59.47,0.53,0.90%)价格变化的先行指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巨幅涨落的背后,是国际金融资本和投机资本的巨大套利空间。

  近期公布的“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至2012年年底,中国已经具备3.86亿桶原油储备能力,其中战略石油储备能力为1.41亿桶,商业石油储备能力达到3.86亿桶。

  该报告认为,从2003年起,中国开始展开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从零到有的过程,并迅速形成了规模。

  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的决策方为发改委,中石油和中石化是执行方,负责设计和建设。

  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已经超过50%,对国际油价和供应的担忧,让发改委忧心忡忡。

  一位发改委能源局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现在期货价格是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先行指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巨幅涨落的背后,是国际金融资本和投机资本的巨大套利空间。”

  该人士曾经前往国外进行考察,他表示,“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是属于投机行为,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中其炒作因素就占6到8美元。”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级,要知道2008年,原油期货交易中的超级买家总共持有4.6亿桶原油期货,几乎相当于中国原油产量的三分之一多,其对原油期货价格的影响可见一斑。”

  目前,只有没有能够通过调节石油储备来左右国际石油的价格。

  1月30日,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目前,美国的石油储备数字远远超过中国。美国全国的石油储备相当于150天进口量,政府储备为53天进口量。

  2012年9月,美国政府曾经有计划释放石油储备,而石油期货价格随即出现下滑。

  美国的石油储备策略随时左右着油价,成为国际油价的敏感神经。

  因此,对增加石油储备的努力,两大石油公司和发改委从未停息,中国政府在此方面的投资也不遗余力。

  一位来自中石化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我们现在进行的很多设计项目都是来自于2009年的4万亿元投资时期的项目。”

  “在短期内,这些项目的设计和建设都将告以尾声。”上述人士表示。

  选址沿边沿海

  目前的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基本选址在进口石油的接驳码头。

  目前,中国只对外公布了第一期和第二期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即第一期石油储备基地浙江镇海、舟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二期项目包括甘肃兰州和新疆独山子等。

  据透露,2012年,黑龙江大庆和山东日照的石油储备基地开工,承建公司为中石油,但是中石油并没有公布两个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规模。

  此前,发改委对第三期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一直秘而不宣。

  一位参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的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基本选址在进口石油的接驳码头。”

  山东日照的岸线资源一直比较优越,并且已经建有大型码头。而黑龙江大庆已经建成了与俄罗斯相通的石油管道。

  “目前的石油储备罐普遍建在地面,通过管网向周边运输,一般能够保障周边的供应。”参与设计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记者从获得的图片资料中看到,一条石油管道从黑龙江北部连接到大庆,并从大庆连接到大连。

  在山东日照已经建成的管网主要连接华北地区的南部和西部。

  据了解,中国政府的一系列行动,已经引起了国际专业机构的关注。

  据外电报道,国际能源署已经通过计算石油消费量与国内石油产量加进口原油量的差数来分析中国原油储备情况。据此方法,国际能源署推算中国2012年一季度日储原油65万桶,整个季度储存原油5800万桶;二季度的数字分别为51万桶和4500万桶;7月份数字降至10万桶(日储)和300万桶(月储);8至9月份,储油量基本为零。

  国际能源署推算,2012年1~7月份中国共储存原油1.07亿桶,并相信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是主要卖家。

  目前国际油价一直在100美元/桶附近徘徊,据中石化生产部门人士透露,中国一期石油储备基地的进油成本价仅为50美元/桶左右,核算建设成本,“也已经实现了增值。”

  探索多种储备形式

  基于规避原油供应不足或中断风险的考虑,当年,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海运公司、石油公司等方面组成讨论组,专题研究油源的多元化和建立石油储备问题。

  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2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达2.8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原油净进口量达2.6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6.6%,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钱兴坤说,油气进口依存度的上升,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进口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为国内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过多依靠海外进口资源,也增加了我国能源保障的不稳定性。

  为了稳定油价,中国通过多种形式储备原油资源。

  据了解,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讨论开始于2000年。当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为6000万吨,对外依存度尚不到30%。但当时80%的进口原油都来自中东,依靠单一而漫长的海路。基于规避原油供应不足或中断风险的考虑,当年,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海运公司、石油公司等方面组成讨论组,专题研究油源的多元化和建立石油储备问题。

  除了建立石油储备基地之外,中国在海外储备油田资源,以及“国油国运”都是重要的策略。

  一位中石油的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在海外购买油田,油田价格已经不是第一要素。”

  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博士岳来群认为,储备油田和储备石油的意义同等重要,“南美、北非、西非都是中国企业进行油田储备的绝佳地域。但是,俄罗斯由于政策不稳定,还暂时不适宜中国投资者储备油田。”

  2012年中石化海外并购交易额达到72亿美元,中石油成交金额也达到40亿美元。

  此外用中国的油轮运输中国的石油即“国油国运”也十分重要,“有几艘油轮在海上漂着,也相当于中国的储备。”岳来群表示。

  据了解,中石油已经着手建设中国第一个石油公司的自有船队。

  “对中国这样的国家而言,石油储备起步较晚,能源需求技术较大,42天的储备量,已经是可以接受的数字了。”岳来群对此评论。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mnews/20130223/091514625855.shtml



中國臨國是個貧油大國,中印必然都會為爭取到足額石油而花盡_國力!
維德希:印度海外尋油先鋒

  印度是個“貧油國”,有70%需要依靠進口,這對渴望政治崛起和經濟發展的印度來説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嚴峻挑戰。目前印度全國仍有60%的農村人口沒有用上電,儘管夏天持續高溫,但能用得起空調的家庭只有不到20%。印度目前已經探明的石油儲藏量為59億桶,只佔到全球石油儲量的0.5%。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印度已經意識到能源安全的嚴重性,決定調整過去單純進口石油的戰略,加大了到海外購買油田股份和開採權的力度。

  印度石油總公司下屬的維德希公司是印度在海外找油和投資開採油田的先頭部隊,未來印度在俄羅斯的投資項目也很可能通過該公司進行。該公司從1998年開始在海外投資,現在在俄羅斯、緬甸、越南、敘利亞、伊拉克、伊朗、蘇丹和利比亞的勘探開發區塊中擁有部分權益,其中大部分油田到2007年將開始進行生産。

  維德希的目標是在2010年每年生産2000萬噸的石油和天然氣,並在2025年達到每年6000萬噸的目標。該公司2003年的純利潤就達近43億盧比。而前一年的總收入才是23億盧比
印度今天已經不是工業落後國,他的經濟掘起和石油消耗才能排擠了其他亞洲國家,亞洲國家誰離非洲和中東產油田最近?誰的使用量最大
標籤:
瀏覽次數:302    人氣指數:30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李嘉進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蔣家公主是現代文成公主和番下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