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颱風假都吵不完【聯合報
蘇力颱風來襲,餘波蕩漾的話題之一竟然是放颱風假。北北基決定周五下午兩點停班停課,據聞是在「中午十二點」和「傍晚」兩個不同意見間,取得的「折衷點」。不少上班族得到意外的假期,吃下午茶、唱KTV,又引來各種批評;需要接孩子回家的家長,則抱怨措手不及。包括蘇花公路全線封閉,也招致用路人抗議。放個颱風假,能讓各方「百鳥爭鳴」吵翻天,也夠奇蹟了。
風雨詭譎,本來就不易掌握到分秒不差。以往放颱風假由中央統一宣布,結果各地天候差異難以掌握,才交由地方政府各自決定;但現在,卻又成了各地民眾互比計較的議題。首當其衝的宜蘭,縣府決定下午三點半才停班停課,被民眾罵翻;但北北基兩點的時間點,以「後見之明」看,又確實放早了。名嘴在電視上高分貝地解讀,放假決策都出於「選舉因素」;但這說法真莫名其妙,這時節有什麼「選舉因素」要考慮?
說台灣「民主」、「多元化」,難道就以這種各自吵翻天的現象為指標?過去放颱風假的標準較嚴,但往往造成應變不及;所以近來的趨勢是「寧可早放」,卻也有這麼多人要比來比去發表高見。政府的決策不但如父子騎驢,不管怎麼做都挨罵,尤其名嘴罵政府儼然成了習慣,謾罵的理由好像當年秦檜誣陷岳飛的三個字:莫須有!
放個颱風假這等小事,並非真的錯失到可能造成多大損害,都能讓各方振振有詞吵個不完,則服貿協議怎能不吵?年金改革怎能不吵?吵到各方失去理性討論的空間,誰能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