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安靜的癌?....Judy.
「子宮頸癌疫苗+抹片,給你雙重防護」
是最近的防癌宣導,另外像是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
即使是健康檢查的大腸鏡、胃鏡檢查,
都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胃癌,早期治療。
此外,大家都知道戒菸、戒酒、
戒檳榔有助遠離肺癌、肝癌及口腔癌。
但是,當你感冒老是沒好還反覆感冒、
久咳不治、腰痠、體重下降、女性有異常出血、
下腹悶痛、頻尿時,你會懷疑這些可能是癌症的警訊嗎?
鼻咽癌、肺(腺)癌、胰臟癌、腎臟癌、
卵巢癌、子宮內膜癌這六種默默蔓延的癌,
檢查工具不易早期發現,需要留意,以免太晚發現。
感冒一直沒好,小心鼻咽癌
鼻咽癌是頭頸部癌症中第二常見的,
僅次於口腔癌,約佔40%。不過治療效果並不差,
平均五年存活率超過七成,如果能早期發現,
第一、二期病患平均五年存活率更高達九成以上。
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目前也還未發展出任何篩檢可做,很難早期發現。
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瑞坤表示,
一般因為淋巴腫大而使鼻子塞住,
或影響視力時,大多已經發展到中、後期了。
因此他提醒,如果有流鼻血,
出現一些很像感冒的症狀,如流鼻涕、
咳痰等,卻一直沒好,或平時不常感冒的人,
卻連續感冒好幾次,就要有所警覺,儘快去醫院檢查。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詹凱傑也提醒,
成年人的中耳積水問題(耳悶塞感),
以及單側耳朵出現耳鳴、聽力變差等症狀,
都是鼻咽癌的徵兆之一,不可輕忽。
另外,長年洗腎、
愛吃止痛藥或常染頭髮的人要特別注意,
可能是腎臟癌的高危險群,
建議定期接受尿液檢查及超音波檢查。
王正旭還補充,常染頭髮除了與腎臟癌有關,
也與膀胱癌有關,因為染劑會透過泌尿系統代謝,
如果長期堆積在腎、膀胱,就可能刺激癌細胞病變。
上腹悶脹、持續且不明原因上腹痛…… 都可能是胰臟癌的警訊
民歌手黃大城、音樂創作人梁弘志、
知名世界男高音帕華洛帝等人都是因為胰臟癌過世,
《第六感生死戀》男主角、
好萊塢影星派屈克史威茲也正在跟胰臟癌搏鬥。
胰臟癌雖然佔癌症死因第十位,但平時無聲無息,
發生徵狀多是晚期,平均五年存活率約5.10%,
而可開刀者的五年存活率也只有10.15%,
令許多人不免聞之色變。
謝瑞坤解釋,長在頭部的胰臟癌腫瘤,
有時會造成阻塞性黃疸,比較有機會早期發現,
若是體部及尾部,並沒有明顯徵兆,就很難早期發現。
謝瑞坤也無奈地表示,
胰臟癌的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因此很難早期預防。
但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
特別提醒年紀大的民眾注意,如果出現上腹悶脹,
或持續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
照了胃鏡或肝膽超音波都沒問題,
或是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體重莫名減輕,
就要警覺可能是胰臟癌,最好儘快就醫檢查。
除了乳癌、子宮頸癌之外,
令許多婦女聞之色變的婦癌應該要屬卵巢癌了。
雖然卵巢癌只佔女性癌症排名的第九位,
每年也不過五、六百位新病例,
但因為多數卵巢癌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平均五年的存活率只有四成多。
很多婦科學教科書都會寫:
「卵巢癌的初期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長庚醫院婦癌研究中心負責人賴瓊慧表示,
卵巢癌細胞剝落下來之後,會跟著腹水循環,
從右邊大腸(盲腸部位)到肝臟上方的橫膈膜,
再到左邊大腸、降結腸,最後到骨盆腔,
細胞容易循著這樣的路徑擴散。
當病患上腹出現類似胃腸不適的症狀,
常常已經是第三期了。
不過,有些症狀可以多加留意。
由「婦科癌症基金會」、「婦科腫瘤學會」
及「美國癌症學會」共同提出的報告指出,
女性朋友若有下腹腫脹、悶痛、骨盆或腹部疼痛、
很快就有飽足感、頻尿與尿急,
幾乎每天出現其中一種症狀達二或三週,
尤其是過去並無這些症狀,就應儘速就醫。
賴瓊慧也提醒,腫瘤有時可能會壓迫大腸,
因此若排便習慣有改變,也是警訊之一。
至於有沒有常規的檢查建議?賴瓊慧提到,
一般常聽到的CA125血液檢驗,
已有研究顯示效益並不是很高,結果發現,
50%的第一期卵巢癌病患,並不會出現異常升高,
而有些良性情形如子宮內膜異位症,
也會導致血液中CA125上升,
因此不適合做為早期篩檢的工具,
尤其是對還有月經的女性朋友。
但她還是認為,就個人而言,如果女性朋友不放心,
可以選擇半年做一次陰道超音波檢查,
搭配一年一次CA125的抽血檢查,
尤其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人更要長期追蹤,
隨著年齡增加,癌變的機率也會提升。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研究指出,煎、
烤食物產生的丙烯醯胺,
可能使婦女罹患卵巢癌與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提高一倍。
丙烯醯胺可見於煎、烘、烤的麵包、麥片、咖啡、
肉類、馬鈴薯內,每天食用一小包油炸馬鈴薯片、
半包餅乾或一些炸馬鈴薯條,
亦即吸收二萬五千分之一公克的丙烯醯胺,
即足以提高婦女的罹癌機率。
別輕忽月經週期不規則,當心子宮內膜癌
許多人對子宮內膜癌或許比較陌生,
但事實上,除了乳癌(因為男女皆可能得乳癌)
之外,子宮內膜癌是排名第三常見的婦癌。
而且近年來台灣子宮內膜癌病患人數年年成長,
成長率高達27.42%,居女性癌症增加率之冠。
相較於卵巢癌的靜悄悄,
子宮內膜癌90%會出現異常出血的警訊。
賴瓊慧提醒女性注意異常出血,如經血變多、
更年期以後出血,或月經週期不規則等症狀,
若連續出現三個月以上,
就有內膜增生等癌前期病變的可能性,
應儘快就醫檢查。
賴瓊慧進一步解釋,女性如果每個月有排卵,
內膜細胞就可每個月更新,如果排卵週期不規則,
或沒有排卵,內膜細胞剝離不完全,
老舊細胞不斷累積,
就會形成內膜增生的癌前期細胞,
而轉變成癌細胞的機率會隨著時間而上升。
一般人多認為子宮內膜癌應該是年長女性才會發生的疾病,
賴瓊慧表示,更年期是子宮內膜癌的好發年齡,
但她也碰過很年輕的17歲子宮內膜癌病患。
女孩本身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不會排卵,
從13歲初經之後就月經週期紊亂,
等媽媽留意到有問題帶來看診,
已經是子宮內膜癌。
初經來時,與更年期時,
許多女性朋友都會認為亂經是正常的,
但賴瓊慧強調,最好還是讓醫師判斷狀況是否正常。
(審稿專家: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瑞坤)
吃避孕藥會不會致癌?
事實上,賴瓊慧醫師提到,目前的說法並不一致,
大部份是擔心罹患乳癌的機率升高,
但從流行病學上看來,口服避孕藥並沒有增加乳癌的風險。
而且,好消息是,新型的口服避孕藥以黃體素與雌激素併用,
可以阻斷排卵,減少排卵次數,就學理上而言,
應可降低卵巢癌風險;另外,因為有提供黃體素,
控制月經週期規律,
也較不會因為沒排卵而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機率。
不過,醫界強調,
並不鼓勵婦女吃避孕藥來預防癌症,
避孕藥畢竟是一種荷爾蒙制劑,
有增加血栓的風險,賴瓊慧也提醒,
黃體素會改變體內血脂肪的結構,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最好能定期檢查三酸甘油脂、
膽固醇指數是否正常。
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才是防癌最佳策略
不當飲食、不運動、過重與肥胖,
對癌症的威脅僅次菸害。研究證實,
體重過重或體內脂肪過多,會增加罹癌風險,
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
胃癌、食道癌、胰臟癌、膽囊癌、腎癌、
大腸直腸癌及乳癌等多種癌症。
因此,多運動、減少鹽分及脂肪的攝取、
多吃蔬菜水果,是遠離癌症的重要關鍵。
另外,體力活動本身也可以減少罹癌風險。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與美國癌症研究院發表的最新
《防癌指南》中就建議,
每天最好可以中度運動1小時,強度運動達半小時。
定期篩檢也要記得做:
■ 30歲以上婦女,每三年可做一次抹片檢查;
■ 50歲以上婦女,兩年可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
■ 18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民眾,可進行口腔黏膜檢查;
■ 50.69歲,每二年可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這些都是政府補助的檢查,民眾可多多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