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年少時隨同鄉張伯祖學醫,由於他聰穎博達,旁學雜收,長進很快。 一天,送來一位唇焦口燥、高熱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老師張伯祖診斷後認為屬於“熱邪傷津,體虛便秘”所致,需用瀉藥幫助病人解出乾結的大便,但病人體質極虛,用強烈的瀉藥病人身體受不了。張伯祖沉思半響,一時竟沒了主張。 張仲景站在一旁,見老師束手無策,便開動腦筋思考。忽然,他眉宇間閃現出一種剛毅自信的神情,他疾步上前對老師說:“學生有一法子!”他詳細地談了自己的想法,張伯祖聽著聽著,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張仲景取來一勺黃橙橙的蜂蜜,放進一隻銅碗,就著微火煎熬,並不斷地用竹筷攪動,漸漸地把蜂蜜熬成粘稠的團塊。待其稍冷,張仲景便把它捏成—頭稍尖的細條形狀,然後將尖頭朝前輕輕地塞進病人的肛門。一會兒,病人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糞便,病情頓時好了一大半。由於熱邪隨糞便排淨,病人不幾天便康復了。張伯祖對這種治法大加讚賞,逢人便誇。這實際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藥物灌腸法。 以後,張仲景在總結自己治療經驗,著述《傷寒雜病論》時,將這個治法收入書中,取名叫“蜜煎導方”,用來治療傷寒病津液虧耗過甚,大便結硬難解的病證,備受後世推崇。